《城鎮(zhèn)供水設施建設與改造技術指南》發(fā)布
為落實《全國城鎮(zhèn)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guī)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推動城鎮(zhèn)供水水質全面達到《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住建部在總結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技術成果和工程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組織編制了《城鎮(zhèn)供水設施建設與改造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技術指南》)。近日,《技術指南》正式發(fā)布。
深度處理:臭氧生物活性碳技術
深度處理工藝可有效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包括臭氧生物活性炭和其他處理技術等。
《技術指南》指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可采用預臭氧、主臭氧或兩種形式的組合。預臭氧投加量一般采用0.5-1 mg/L,主臭氧投加量一般采用1-3 mg/L。采用該工藝時,應考慮水溫等因素的影響,北方地區(qū)應重點考慮低溫對生物作用的影響,適當延長炭床接觸時間;南方地區(qū)應重點考慮生物泄漏問題,采取浮游生物攔截和消殺措施。
超濾及其組合工藝 有效降低出廠水濁度
膜處理凈水工藝包括微濾、超濾、納濾及反滲透等?!都夹g指南》指出,以降低出廠水濁度為目標時,可采用微濾和超濾;以去除有機物、離子等物質為目標時,可采用納濾或反滲透。
采用超濾工藝時,新建水廠可采用外壓式或內壓式膜組件,改擴建水廠可利用現有沉淀池或濾池,采用浸沒式膜組件或其組合工藝;原水濁度較低時,可采用混凝-超濾或微絮凝-超濾組合處理工藝,原水濁度較高時,可采用混凝-沉淀-超濾組合工藝;原水高錳酸鹽指數低于5 mg/L,并存在季節(jié)性藻和嗅味等問題時,可在超濾工藝前增設粉末活性炭、預氧化等工藝;超濾產水率一般不宜小于95%,其生產廢水可回流至水廠混合井或水廠廢水處理系統(tǒng),或采用兩級超濾系統(tǒng)進行回收。
多水源建設 應對水源突發(fā)污染
近年來,突發(fā)污染事件頻發(fā),如日前山西苯胺泄露事故,影響了下游邯鄲市的供水安全。在應對水源突發(fā)污染事故方面,《技術指南》指出,要對水源進行風險分析,針對風險評估結果,建立地方和企業(yè)的應急管理體系,編制地方與企業(yè)的供水應急預案和專項預案。
對于多水源城市,要考慮不同水源間的聯合調度。對于同時有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的城市,可考慮以地下水源作為應急水源,滿足應急條件下的基本供水要求;對于單一水源的城市,應建設第二水源或備用水源。對采用多水廠供水的地區(qū)或城市,應在區(qū)域或城市間實現互聯互通,能夠進行清水應急調度,提高供水管網應急聯合調度水平。
應急處理技術:活性炭投加點應盡可能靠前
《技術指南》指出,水廠應急處理技術可分為:應對可吸附有機污染物的粉末活性炭吸附技術;應對重金屬污染的化學沉淀技術;應對氧化還原性污染物的還原氧化技術;應對揮發(fā)性污染物的曝氣吹脫技術;應對酸、堿性污染的中和技術;應對微生物污染的強化消毒技術;應對藻類暴發(fā)的綜合處理技術。
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時,投加點應盡可能靠前設置,以提供達到吸附平衡所需的吸附時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通常不超過20-30 mg/L,應急投加系統(tǒng)的投加最大量程可按40 mg/L進行設計。
加強水質檢測監(jiān)測和預警能力建設
《技術指南》指出,水質檢測監(jiān)測能力建設內容包括水廠化驗室、在線監(jiān)測設施和移動監(jiān)測裝備;水質預警能力建設主要包括水質監(jiān)測網絡和水質預警系統(tǒng)。
水廠化驗室的檢測能力應覆蓋渾濁度、色度、嗅和味、肉眼可見物、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或耐熱大腸菌群等日常檢測基本指標。
地級以上城市或水源污染風險較大的城市,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配置管網水、二次供水和地表水源水在線監(jiān)測設備。地表水源水監(jiān)測應包括溫度、溶解氧、pH、電導率、渾濁度等常規(guī)五參數,以及根據水質特點選擇增加對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葉綠素a、綜合毒性、UV254、石油、重金屬等有關參數的監(jiān)測。管網水和二次供水在線監(jiān)測指標應包括余氯、濁度和pH值。
《技術指南》涵蓋了從“源頭到龍頭”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適用于全國各城鎮(zhèn)供水設施建設與改造的規(guī)劃設計和設施的運行管理,對供水行業(yè)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國水網)